經營現況在冷泉米方面,目前經營規模有機栽培1.2公頃,契約收購約5公頃,人力配置是家庭工2名,加上雇用工一名。
水稻田具有生態保護及休閒的多重功能,所以要創造生活、生產、生態的三生環境。在環境教育方面,我們要做到生態的教育。在食農教育方面,我們開闢了很多的體驗課程。從手工插秧,水稻成長的解說,水稻的碾米精米加工,白米的計量真空包裝,以及爆米香的製作體驗等。
以黃國峰為首的這群青農們進行的策略是組織戰,摒棄單打獨鬥的舊思維,以青農團體為中心,各個產業相互支援,協力打造休閒農業區新標竿。黃國峰先生擔任糯米橋休閒農業區理事長,除了是農委會專案輔導第2 屆百大青農外,也是國姓鄉青農聯誼分會會長,在農業培育上不吝提攜後進,與青農互動熱絡並活化在地產業,因此,各縣市舉辦青年農民觀摩交流活動時,常指定國姓鄉為標竿學習地點。另一位青農,梅峻譯先生,擔任糯米橋休閒農業區常務理事,也是農委會專案輔導第4 屆百大青農,目前與家人經營梅庄休閒渡假中心,種植紅龍果、檸檬、珍珠芭樂及百香果,專研咖啡沖泡,從研磨、沖泡到品嘗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作業流程,每每造訪梅庄住宿的客人,都指名要品嘗糯米橋手沖咖啡的獨特風味。
有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奮鬥,黃國峰與梅峻譯深信,唯有結合農村資源,帶領民眾瞭解在地農業發展與日常飲食的關聯性,才能拉進消費者在產地與餐桌之間的距離。於是透過教育消費者食育3 力( 選食力、共食力及自然共生力) 的方式來翻轉農業,開發食農教育小農旅的景點與教案,串連在地青農及鄰近農業地景與文化古蹟,發展農村特色體驗旅遊,教育民眾選擇安全安心的飲食方式,藉由體驗培養對食物的感激之心,活絡在地經濟,提升農業產值。
糯米橋休閒農業區整合社區、學校及民間團體等資源,營造食農推動環境,達到促進地產地消、傳承傳統飲食文化的目標,將農事體驗及飲食教育等內容融入各學習領域及相關推廣活動,使消費者及學童認識在地農業、營養均衡及食品安全等食育知識,與家庭、社區作橫向連結,拓展食育理念及達向下扎根的效益。在黃國峰經營的新豐農場,常辦理種稻體驗活動、認識在地糧食等食農課程,吸引消費者參與,透過互動學習過程,瞭解稻米的一生,宣導米食營養及衛生、安全、新鮮之優質臺灣米形象,還能「親手做」米伴手禮及古早味爆米香,貫徹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方位飲食文化教育。
為使遊客認識在地農業與生產環境、健康飲食生活及飲食文化的關聯,梅峻譯的糯米橋咖啡工坊,依消費者需求客製化農業體驗課程,搭配認識在地農村生態、古蹟文物解說,讓消費者從觀察、參與及動手作,了解在地食材的文化價值。除手沖咖啡體驗外,近年來更積極開發手作嫩薑、手作客家麻糬及小品真柏DIY等活動。
返鄉青農們具有高度熱忱及活力帶動在地農業的創新發展,透過農村體驗的遊程,加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溝通,重新認識食農教育,讓消費者增進對國產農產品的認同,提升農業價值。
在地青農結合糯米橋休閒農業區打造「米香漫城、啡常橄動」新願景,規劃短中長期經營目標。短期持續營造青年返鄉與既有農戶留鄉之環境,深化亮點主題「冷泉米+ 香茅」與「咖啡+ 橄欖」;中期藉由人力培訓、DIY 體驗活動商品化、六級化農特產品開發、樂活遊程與農事體驗整合行銷;長期則以休閒觀光帶動農產銷售發展促進農村轉型增加農民收入。
藉由短中長期經營規劃,民眾透過體驗教育,參與農產品生產、加工及料理的過程,發展出耕食能力,培養消費者認識食物、增進食材的選擇能力,學會尊重與感恩生產者,正符合食農教育之理念。糯米橋休閒農業區目前與青農配合推出農事體驗方案,包含冷泉米加工解說及包裝體驗、爆米香體驗、香茅蒸餾解說及香茅泡腳體驗、香茅絲瓜皂製作、咖啡樹種與咖啡加工介紹、咖啡烘豆及沖泡及手作檸檬醋體驗、葉拓T 恤體驗、梅汁嫩薑製作及一日農夫體驗等,除了將產地到餐桌等流程具象化,讓在地青年農民協助將作物生產等內容轉化成互動性高的活動形式,讓各分區的體驗活動,都可以凸顯不同的特色,卻具備共同的核心價值-食育與農育,使活動可以貼近不同層面的民眾,加深大家對於健康飲食文化的認同與支持,讓在地的農產業可以有更多元的發展與創新。
除了消費者外,在食農教育推廣上,青農積極與校園合作,辦理插秧、除草體驗實作,搭配認識稻米生產過程,提升學童對稻米作物及農業工作的瞭解,學童可透過親手耕作,了解植物種子如何成為餐桌上的食物,除傳遞環境永續的價值,進而關心食物來源、生產方式、農村與環境行銷,這是一個重要的契機,青農透過食農教育體驗活動重新建構農民與社會的信賴關係,生產者生產符合消費者對健康期待的產品,消費者藉機更理解農業生產環境、吃的食物從哪裡來、當地飲食文化等,進而關懷鄉土環境、選擇當地當季的在地食材,提升飲食安全及環境教育之觀念與知識。
資料來源:臺中區農業專訊
圖片來源:黃國峰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