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能力測驗線上測驗
注意:(將滑鼠在ABCD上各按一下,如向右上方飛出者就是正確答案)
4•俗語說:「鸚鵡能言,不離飛鳥。」意思近於
〈A〉
力不從心
〈B〉
有志竟成
〈C〉
懷才不遇
〈D〉
華而不實。
5•下列那一組引號中的字義相同?
〈A〉
在旁邊做一個小「相」─「相」宋於再造之時
〈B〉
咨爾多「士」─濟南名「士」多
〈C〉
天下獨「絕」─猿則百叫無「絕」
〈D〉
「諸」多不便─緬懷「諸」先烈。
6•下列那一組引號中的字義相同?
〈A〉
塵「務」經心─莫徒「務」近功
〈B〉
「惟」見長江天際流─「唯」聞女嘆息
〈C〉
永遠是寧靜舒「適」─「適」冬之望日前後
〈D〉
老殘「就」著雪月交輝的景致─還來「就」菊花。
7•下列那一組引號中的字義不同?
〈A〉
吾人所不敢菲「薄」也─而流俗顧「薄」之
〈B〉
無隴斷「焉」─貧者至「焉」
〈C〉
問「焉」以破其疑─汝輩「焉」知
〈D〉
譬如「平」地─取土「平」之。
8•下列那一組引號中的字,音義都相同?
〈A〉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養」了一籠十姊妹
〈B〉
一無「長」物─道狹草木「長」
〈C〉
「中」無定向─得失無動於「中」
〈D〉
萬「卷」藏書─漫「卷」詩書。
9、「而廷尉乃當之罰金!」「乃」可換為:
(A)
是
(B)
才
(C)
雖
(D)
竟
10、「民安所錯其手足?」「安所」可換為:
(A)
處所
(B)
何處
(C)
安然
(D)
所以
11、史記是屬於那一類史書?
(A)
紀傳體
(B)
編年史
(C)
國別史
(D)
記事本末體
12、「是法不信於民也。」這句是何種語氣?
(A)
主動
(B)
被動
(C)
疑問
(D)
讚嘆
13、下列讀音何者有誤?
(A)
「揖」讓:企
(B)
下而「飲」:印
(C)
陶「鑄」:住
(D)
「悻」悻然:性
14、下列「 」裡的字,何者不作動詞用?
(A)
下而「飲」
(B)
不怨天不「尤」人
(C)
揖讓而「升」
(D)
得失無動於「中」
15、下列那一個「諸」字等於「之於」的合音?
(A)
勸「諸」君立志
(B)
「諸」聖諸佛的悲天憫人
(C)
公「諸」國民之前
(D)
舉箸提筆,「諸」多不便
16、對『運動家的風度』一文,下列那一項的評語最中肯?
(A)
開門見山,強勁有力
(B)
條理清楚,脈絡分明
(C)
引證古書,徒生枝節
(D)
界說含混,主題不清
17、真實智慧往往是表現在:
(A)
樸實無華
(B)
溫和蘊藉
(C)
虛懷若谷
(D)
舉一反三
18、麥帥祈求主,讓他的兒子學習在風暴之中挺立起來,並讓他藉此學習:
(A)
待人接物的禮節
(B)
克服困難的能力
(C)
對失敗的人加以同情
(D)
如何駕馭他人
19、「自知乃是知識的基石」,含意近於下列何句?
(A)
學問為濟世之本
(B)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C)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0、統御與領導的先決條件是:
(A)
體格魁偉
(B)
駕馭自己
(C)
駕馭別人
(D)
學問淵博
21、「使他成為一個勇敢的人,能夠在畏懼的時候認清自己,謀求補救。」此「認清自己」意即:
(A)
了解自己的性格
(B)
明白自己的缺失
(C)
彰顯自己的良知
(D)
培養自己的才能
22、「水果攤上陳列出來的橘子仍然透著青綠,我不免有點懷疑□它會甜嗎?」句中缺空宜填:
(A)
句號
(B)
冒號
(C)
分號
(D)
頓號
23、下列何者的詞性與其他三者不同?
(A)
對愛情「懷抱」憧憬
(B)
合適的「機緣」
(C)
不應該「輕忽」學業
(D)
「積聚」了更多的芳醇
24、「你們早已積聚了更多的芳醇,綻放更大的美麗。」這句修辭法與下列何句相同?
(A)
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晚安
(B)
路是一把瘦瘦的牧笛
(C)
一大片平原舉起多少甘蔗
(D)
讓關心萌芽
25、「旦旦而學之」中,「之」的詞性和下列何句相同?
(A)
吾欲「之」南海
(B)
吾資「之」昏
(C)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D)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26、「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句中的「下」,解釋與那一句相同?
(A)
煙花三月「下」揚州
(B)
兩三「下」就可以弄好
(C)
聞蹕,匿橋「下」
(D)
今既「下」廷尉
27、「何恃而往」與下列何句相同?
(A)
何往而恃
(B)
恃而往何
(C)
恃何而往
(D)
往何而恃
28、「而貧者至焉」,句中的「焉」字用法,與下列何者不同?
(A)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B)
久而不怠「焉」
(C)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D)
因以為號「焉」
29、「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句話的意思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B)
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
(C)
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
(D)
革命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
30、「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這在修辭學上是使用:
(A)
排比法
(B)
映襯法
(C)
諷喻法
(D)
誇張法
31、「大」字共用了那三種筆法?
(A)
勒、掠、磔
(B)
努、掠、磔
(C)
努、策、啄
(D)
勒、策、啄
32、「武」字最後下筆的是叫:
(A)
側
(B)
勒
(C)
掠
(D)
策